黑夜鹰

Ocellated Poorwill Nyctiphrynus ocellatus

黑夜鹰(英文名:Ocellated Poorwill,学名:Nyctiphrynus ocellatus),是夜鹰目夜鹰科弱夜鹰属的鸟类。居住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湿润森林中的暗褐色夜鹰。其分布区域广阔,包括阿根廷、玻利维亚、巴西、哥伦比亚、哥斯达黎加、厄瓜多尔、洪都拉斯、尼加拉瓜、秘鲁等地。

外形特征:黑夜鹰长约20至21厘米,体重在29至44克之间,雌雄体型相似。上体和翼覆羽呈均匀的暗灰色,无颈圈,肩羽和部分翼覆羽有大胆的黑褐色斑点,边缘带红棕色或淡黄色。喉部有一条明显的白色环带,腹部散布着白色斑点。两性均无翅膀上的白色标记,但尾羽除中央一对或两对外,其余均有狭窄的白色尖端。虹膜深棕色,喙色暗角质,顶端黑色,腿脚深棕色。存在一种较浅、更偏红棕色的色型。幼鸟头部花纹更多变,翼覆羽和腹部有淡黄或白色斑点。

鸣叫特征:雄性黑夜鹰的鸣唱为重复的颤音‘preeeo’或‘prEEoo’,持续时间约为0.45至0.65秒,常在黄昏时从低处的栖木(2至5米高)或地面发出,间隔约5秒重复多达20次,声音被认为与的歌声相似但较弱。叫声为柔和的喉音‘wah, wah, wah’。

生活习性:偏好低地森林,具有开阔的下层植被和小而阴凉的空地,也见于密集的次生林中,富含小型树木和藤蔓。活动范围从海平面到1,350米。以飞蛾、甲虫、蟑螂、螽斯和萤火虫为食,通过从低处栖木进行短暂的捕食冲刺进行觅食。

生长繁殖:繁殖季节记录不详,可能在3月至4月在哥斯达黎加和尼加拉瓜繁殖,12月在厄瓜多尔东部,8月至11月在秘鲁繁殖。在洪都拉斯记录到雌鸟孵卵两只,以及5月初在另一地点的两只离巢幼鸟。巢位通常位于悬垂的叶片下方,一次记录在竹丛中。巢穴由枯叶构成,通常位于地面上,由两枚椭圆形、偏白至粉白色的蛋组成,大小约为25.2至28毫米×19至20.5毫米,重4.4克。孵化期19至21天,双亲共同孵化。

区别辨识:与同类物种相比,黑夜鹰的显著特征是其独特的喉部白色环带和尾羽末端的白色尖端,以及特有的叫声。不同亚种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体型大小和尾羽尖端的白色宽度。

保护现状:IUCN:LC(无危)

地理分布:黑夜鹰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分布呈离散状态。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南部哥伦比亚、东厄瓜多尔、秘鲁至玻利维亚,东至亚马逊巴西;另一区域从巴西东南部向西延伸至东巴拉圭和阿根廷东北部。在中美洲,分布于洪都拉斯东部、尼加拉瓜东北部和哥斯达黎加西北部。在巴拿马有一个未确认的目击记录。

其他:栖息地丧失,尤其是因森林砍伐导致的威胁,可能是某些区域,尤其是中美洲群体面临的潜在问题。

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夜鹰的信息:

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

声明: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,仅供参考,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

粤ICP备17132527号-1 | 隐私政策 | 使用条款 | Ⓒ2017-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